也論「永遠維持現狀」

2024年2月底政大國關中心公布最新「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調查,這份自1994年開始的第30回次民調引發了高度討論,因為這次「永遠維持現狀(33.2%)」既上次發生差距極小的黃金交叉(29.4% v. 27.7%)後,這次明確大幅超越「維持現狀再決定(27.9%)」。

有論者認為這是台灣價值的墮落、乃至質疑為什麼(已經用了三十年)有永遠現狀的誘導選項;亦有認為這是反映中國因素…… 王宏恩則認為此與民眾黨崛起有關,他的分析是

雖然在實務分析上,許多學者往往把兩種維持現狀給加在一起分析,但是分開來看則可以清楚看到兩者趨勢是相反的。……這兩個選項最大的差異,在於夢想的有無。當回答「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時,心中可能仍對於統一跟獨立都還懷抱著願景,但礙於現狀而選擇暫時讓台灣維持現狀。過去許多學者發現的台灣人「條件式統獨」偏好即為此例,有八成台灣民眾在假如中國不會打台灣的前提下是支持獨立的,但因為認知到中國一定會打台灣,所以支持台獨的比例下降五成以上。…… 然而,政大的新民調結果顯示有許多人放棄這個夢想了,…… 這個群體人數增加的比例,顯然是與民眾黨近年來的支持者上升是高度相關的,因為民眾黨也主打會永遠維持現狀 …… 而對於原本支持並推動台灣獨立的政黨,這群「永遠維持現狀」將會比「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的人更難說服與合作。因為他們同時主動也被動地拒絕了台獨成功可能帶來的好處,而是主動認為現狀是比未來可能的改國名或修憲來得更好的。

之所以另外寫一篇就是我「條件式不同意」上述引用的分析:比方中國因素這個最明顯但又不能解釋為何不流向「獨」或「再決定」;同時,我同意「放棄夢想」的說法,但評價上我不同意這是一種墮落,也不認為民眾黨已經展現這麼大的影響力。

因為「永遠維持現狀」就是美國對台/兩岸政策在可預見未來內的後果

We oppose any unilateral changes to the status quo from either side; we do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we expect cross-Strait differences to be resolved by peaceful means. 

美國的兩岸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不只反對北京單方面)、不支持台獨、期待兩岸差異透過和平手段消弭。而且美國的兩岸政策沒有明定的時間表。所以兩岸的出路一定是至少是要兩岸談出來的*,亦即是雙方不滿意但能接受的立場。可是能談的基礎是什麼?一中各表曾經是個選項,但被北京自己各種加速玩壞(徹底消滅中華民國、摧毀香港、經濟大衰退)、臺灣也就擱置乃至放棄了。如果沒有創造(發明)新的共識基礎,又無法恢復一中各表還是共識時(不管哪一年、哪次會議決定的)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

那我怎麼解釋美國號稱數十年未變的兩岸政策,會影響臺灣民意在過去一、兩年黃金交叉呢?因為美國的立場近年越來越為臺灣人熟知,而這是因為非常擅長溝通宣傳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擁抱了「中華民國臺灣」體制而放棄基礎尚不穩的法理台獨、對抗中國侵略,擁抱的基礎是現實上美國爸爸支持、媒體與各種名嘴不斷放送,以及臺灣人自己的底線就是民主自由法治的「現狀」。臺灣民眾越來越多人聽過、讀過上面那段英文(或其忠實譯版),反覆誦念就心領神會、拈花微笑了。

蔡英文上台打的就是這張牌、蔡英文即將成為史上卸任時支持率最高的總統,民調做出黃金交叉,就是這個路線深植人心的成功。柯文哲才沒這種魅力。

*但我也認為不能排除北京動武、美國介入防衛後默許台灣法理台獨。更別說中國如果內亂,美國也不會阻止臺灣內部公投建國。

張貼在 憲政民主, 時政 | 發表留言

臺灣採購F-15EX?

最近軍武youtube最紅的話題,就是臺灣是否應該採購F-15EX型。發表過意見的包括施孝瑋、RJ、諸葛風雲、黃揚德(Mango)。當然此處沒有任何小道消息,而是綜整幾個說法與這些人提供的資訊,寫下我的分析。

除了確認的公開資訊,如60架幻象兩千要延壽、再戰20年,或未來F-16機隊規模總數在200架….之外,我基本上接受諸葛風雲所提過空軍戰機400架的規劃,我也相信國軍有考慮過F-15(RJ、諸葛風雲)。所以大概就是剩下400-200-60=140、本來是F-CK-1的部分,要怎麼規劃戰力的問題。

雖然武器裝備問題的標準思路是先考慮(什麼仗、執行何種任務),才決定(配備)並考慮資源(預算、人力……)。不過要能做到這個流程,首先需要有先進的自製能力與不受限的外購資格,台灣的戰機規劃要嘛是得反過來,要嘛是提案能說服美國出售或技術支援。考量的空軍戰機一直是優先建軍的寵兒,錢的限制相對小。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理論上(先打後裝)是空軍還需要完成什麼任務?F-16是目前戰力最強的,但終究是輕戰機。幻象兩千除了大家熟知的高空攔截外,似乎還具備空軍其他機種較不具備的電戰能力。F-CK-1目前是擔綱緊急起飛任務,以及國產武器及系統的載台功能(也因此,美國干涉的力道應該較低,可以執行較有爭議的任務)。現實上(先裝後打)也可以問,F-CK-1的後繼機是誰?空軍希望它完成什麼任務?

講這這裡,就要討論F-35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個假問題,假的意思是,其一,美國願意賣時我們一定會買,因為時至今日還不存在令人信服與F-35同等的戰機;其二,就算買,按照F-35的用法,也一定買不多:最少的新加坡買了12架,多一點的大概在35~60之間。按美軍一個中隊16架的計算,空軍應該會是兩~三個中隊的規模,然後相對應縮減其他機隊。

所以還是有140架的戰力缺口,而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其實就是ADF(二代自製戰機)、F-18E/F、F-15EX三個選項。此時的問題應該是,ADF到底會長成什麼樣?F-35是學不來的,F-18E/F是不必學的(不是說他沒價值,但要自製不會想抄他的作業),結論就會是所謂的四代半、希望落於南韓KF-21到F-15EX之間的水準。

ADF才能繼續承攬國產武器載台的任務,F-15EX就無法。另一個用途是施孝瑋提到的,F-15EX的長航程才能巡弋南海,或是提升戰時機場被毀的戰機生存性。這個部分的替代解方是規劃空中加油機隊,統一彌補一眾輕戰機腿短的不足。其實還有一個任務選項是執行戰時的源頭打擊或SEAD,不過最適合的當然是F-35,也無從得知空軍對於其他機種執行的可能性評估如何。

然而,說是織女星計畫有重大突破,其實ADF能長什麼樣還在未定之天。所以我結論上可能比較傾向黃揚德的建議,F-15EX能買就買,織女星計畫及ADF繼續規畫執行,最不濟是臺灣心神(其實也不錯了)。如果引擎有力大磚飛的重大突破,那終究前有60架幻象可以逐漸淘汰(畢竟是只延壽、沒升級),而F-15EX也不可能是一次到位140架,總之不用幫還不存在的東西想出路,更別說,誰知道「不對稱」的大刀何時又會揮來?

張貼在 雜談 | 發表留言

2023日劇評論

(這裡快渴死了,真的只剩下劇評了)

一樣是以有好好看過的日劇為主。但今年真的是日劇小年,而且有些作品一開始讓人期待很高,然後就讓人後悔幹嘛看完。以下有雷,今年來引入一下等第成績好了。

舞伎家的料理人 (B)

說不上什麼劇情,更像職人劇,加上一種懷舊氛圍,屬於畫面美的流暢小品。

重啟人生 (C+)

真的覺得普。除了戲中有些哏可以用到日常生活外,這部說不上喜歡,也沒特別覺得可愛或溫馨(好啦小小孩打公用電話抓耙子算是可愛到)。

我們之間沒有的 (B-)

包括沒有看最後一集。身為奈緒粉,本來是很期待她跟瑛太共演,一開始也算不錯,但岩田岡典從頭到尾一副餓鬼裝小心、慾求不滿的欠肛臉(好像是本站用過最粗暴的形容詞了)已經讓人很不耐,在倒數第二集後聽說最後爛尾之下,讓人直接不想浪費時間追完。只能說演員沒什麼問題(除了欠肛臉),但劇本實在欲振乏力。

Pending Train (B)

I hope you enjoy your ride~~choo choo~~ 。女兒的玩具火車會唱這句,加上家有赤楚粉,也就追了這部,可惜赤楚跟萌歌的角色設定頗 … 天真,加上時空穿越與魯賓遜求生的劇本本身老套,故事要有突破其實有難度,所以前面都讓人覺得不耐,每集都等著吐槽而已。好在最後一兩集算是拉了個尾盤,或許全劇6集就可以了?

聽我的電波吧 (A)

總算出現第一部看完覺得精彩的日劇。小芝風花讓人亮眼驚豔的爆發表現,加上全劇無厘頭的走向,以及北輝一村,實在讓這部(應該是)低成本的作品,得到爆表的CP值。可惜最後不算收得完美,小芝風花在劇中的表現方式也開始停滯而有些重複,但從選題到演員都已經是今年的佳作(但小芝風花的下一部一開始就聽說評價普普,也懶得追了。)

火燒御手洗家 (C)

有點無言,除了看到變正的永野芽郁跟演技無可挑剔的鈴木京香外,這部火燒厝實在是…..不知道想賣弄什麼但什麼都沒賣到。

看過來嘛向井君 (A+)

今年的第一名我頒給向井君。除了對話及劇情推進合理之中又有驚喜,也讓人真心肯定赤楚的演技。波瑠的衣服也都穿得很好很適合,生田繪梨花一開始讓人不知道來幹嘛的但後來很猛,只有市原隼人永遠沒在看別人的表演方式讓人出戲。特別要說,很多人對麻美的設定覺得莫名其妙,但我認為她就是呈現了一種從小自覺得酷但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狀態,唯一不合理的是這兩兄妹的母親明明就看透一切,怎麼會教出這兩個沒sense的小孩(or媽媽是對的,這種事只能陪伴但教不來?)

我們離婚吧 (B+)

今年日劇是怎麼了一直婚姻不美滿。宮九的戲還是滿不錯的,這部當然說不上經典,但也還算是順順地把戲演完、讓角色充分發揮的安排足以打動人心,再外加了一些社會觀察的抒發。豪想投給想田豪~

隼消防團 (C+)

本季最爛尾。一開始撲朔迷離確實引人入勝,但莫名其妙加入牽強的邪教元素後全部歪樓(不是不能聊邪教但很多轉折都太跳躍,讓人懷疑是否是集數受限?)。還有本來覺得很可愛的川口春奈,外型上也加入了疑似使用類固醇的問題(就是怎麼臉變形了?)另外,滿島真之介是角色爛還是就不會演戲?

VIVANT (A)

今年最華麗組合,真的是爽度很高的戲(雖然女一的二階堂富美完全可以消失也不影響劇情)。也意外讓我知道了日本赤軍這段歷史。不過這部也有一些槽點,像是公安阿部寬吹噓日本沒有恐攻時,我就想送他「奧姆真理教」五個字。或是堺雅人開槍打自己人四個胸口都沒死,被稱讚槍法極準,但說起來應該是這四個怎麼心臟位置都那麼標準?又一個生理奇蹟(本劇第一個是別乞為何可以越老越高?)全劇最猛的安排我覺得是堺雅人在首度與Tent碰頭時自爆那場的槍戰review,其他就還不錯,但還是差了說不上來的一點什麼,可能是Tent前後落差太大。不過一副就可能出第二季的安排,或許還可以期待。

我家律師很麻煩 (A)

這部還沒看完,不過室剛的華麗下跪跟搞笑已經讓人願意一直看下去了。而且這部的法律劇情安排也很不錯,很多突破盲腸,比很多日本法律劇好了(石子與羽男的案件簡直垃圾),我想沒意外的話應該也可以給個佳作。

派對咖孔明 (B)

因為向井理太帥,所以他任何荒謬的扮相跟演出都是可以接受的。這部其實很好,尤其音樂,Dreamer雖然詞曲芭樂,但給對的人唱也是很不賴的,I’m still alive today更是神曲,也可說是孔明的主題曲啊!!選角的也很不錯,都能給予到位的演出。敗筆就是劉禪萌歌。我沒看漫畫跟動畫,我其實不在乎熱褲,但唱那樣說讓孔明感動,還不如設定月見英子是黃月英轉世。然後八木莉可子依然僵硬,還好戲分沒有更多。如果這二位能換,或許可以直接給A。

下剋上球兒可惜沒看完,一定要找機會追完,我覺得應該也是A~A+的。

[補述] 六秒軌跡煙火師望月星太郎的憂鬱

看了別人的劇評才想起來看過這部,其實非常喜歡,也是A~A+的,高橋一生繼續做自己就夠精彩,尤其恭喜本田翼找到適合的腳色。雖然用了老哏的死人對話,但死人還分版本這就比較有意思了,也因為本片學會幽靈的日文…………

張貼在 影劇樂藝閒談 | 1 則迴響

2023.05. 俄烏戰及週遭狂想

打超過一年確實超過我的想像,這當然也不是停更的主要原因,而是世界第二的攤平毅力實非凡人能及。雙方進入僵持,俄軍*打了多久的巴赫姆特,就算快要拿下的現在每進一吋都是腕骨枯;而烏克蘭雖有春季反攻、夏季反攻的各種說法,不過或許是天氣、或許是命運,到今日為止都還是只聞樓梯響。說是巴赫姆特吸引俄軍主力、為反攻奠基,對也不對,本多不必勝,但拖起來坦起來血都比較厚,這是否真的對烏克蘭反攻有實質助益?

打到僵持的狀況,戰爭要結束只能靠雙方內部(陣營內部,不單指俄烏二國內部)政治變化來收場。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也得在這種局勢發生前盡量打回更多領土—只有打回的領土才比較可能在談判中不割出去。

在這個狀況下,習近平兩個顯眼但不知道意義的動作就讓台灣有悲觀的狂想。一個是習澤電話會,另一個是中國加入UN對俄國戰爭的譴責。中國如果(不知如何)能讓俄烏停戰,換到歐洲(當然換不到美國)不積極介入、甚至暗助對台戰爭,這個方案德法鐵定上車。對北京來說,他要讓普亭放棄烏克蘭戰爭,可以用軟的(完全停止援助),甚至可能可以用硬的來、對遠東方展開動作。俄羅斯國家形象正差,北京反而可能以此擴張東北的影響力,也為東南用兵爭取到最好的國際環境(很難更好)。那或許俄烏戰可以結束,但台灣就真的在戰爭邊緣了。

我是一直覺得對台灣來說最有利的是南海中美先衝突啦,但那邊的衝突很難擴張、很容易河蟹、打不太起來。

* 我就不特別分俄國正規軍跟華格納了

張貼在 雜談 | 發表留言

2022日劇回顧

今年當然是沒什麼時間看劇的,好在今年也沒太多好劇,損失不大。雖然好劇不多,但今年的幸運之處,是我最喜歡的幾位男女演員都有主演,頗為驚喜(我口味很怪),以下就說我看過覺得優秀的幾部。

持續可能的戀愛?~父親與女兒的結婚進行曲~

看劇名本來以為會很俗爛,加上男主角是田中圭,本來期待不高(我是衝著松重豐看的),結果是我今年覺得最感人的日劇(不是First love)。裡面除了上野樹理的青梅竹馬太creepy以外,每個角色的表現與深度都恰如其分;尤其不用看田中圭誇張或是裝可愛的演技,終於了解他紅在哪裡。故事裡面除了戀愛,有著想闖出一番事業的女主角各種深思與猶豫的轉折,以及喪偶後如何振作的松重豐(他在這部戲真的把憔悴衰老表現得很好)。劇名雖然寫著戀愛,但其實也沒有人認真把戀愛放首位,都是在意外中遇到對方後,試著找出生命的新可能。

嗨~帥哥~

超開心之我最愛日本男演員吉田鋼太郎主演啦!說起來其實應該算2021的日劇,但KKTV進貨已經是今年的事了,所以算在今年的回顧中。說起來全劇都是無厘頭,就是吉田鋼太郎演著關愛女兒們終身大事的父親,卻總是說出或做著莫名其妙的事,太太是放空著配合,女兒們則是一邊各有心思,一邊體會著父母的關懷。倒不是自己成了女兒的爸爸而特別有感受,但整齣戲以一種荒誕而瑣碎的方式進行下去(而且荒誕與瑣碎也會遺傳呢),也就讓人一集一集地看完了。

是說全劇最帥的也就是吉田鋼太郎了。

企鵝先鋒

超開心之我最愛日本女演員奈緒終於在黃金時段主演啦!因為輪到你了被她嚇到而圈粉,演出真實故事改編的漁業女王,真是能把天真、努力與聰明結合一身;堤真一演出土氣十足的船團長,我每集都在等他大叫「老子不賣鮮魚箱了」,雖然不懂日語更不知道哪些是鄉音,但這就是演技厲害之處吧,地味十足。奈緒的兒子則是讓人心疼地懂事又可愛。全劇雖然表演手法較誇張,不過搭著真實故事改編的權威性,不但又是一齣傑出的職人劇,也結合了日本產業與生活中的性別問題、漁村轉型求生、舊勢力的拘束與意義(以及情緒勒索的貿易保護主義XD),again,雖然表現手法很傻笨熱血,但故事的實感底蘊還是讓整部戲有充分的說服力—更別說,原來奈緒跑業務被漁夫不信任、丟下筆記感召漁夫的情節居然是真的…… 只能說,日本人真是個神奇的民族。

First Love 初戀

在Netflix上看很方便所以看了。但首先我要說,這戲扯到宇多田光實在是很硬湊,以及,我從來都不喜歡first love,太俗了;她同樣專輯中 automatic、time will tell都好聽一百倍。同樣是拿歌入戲,「最愛」裡面的「君に夢中」第一集搭著高山合掌村及劇情推動,實在是非常撼動(我發現我喜歡宇多田的歌裡面,節奏都不能像first love那樣死板)。

然後說故事,老套跟狗血。初戀情人,想當空姐的校花女主角但車禍失憶,男主角熱血。演員,年輕版的滿島光(八木莉可子)實在太讓人出戲;佐藤健去找夏帆諮商順便談戀愛的橋段,則會一直讓我想起無間道裡GY仁找陳慧琳。最後靠聽CD喚回記憶,連我都猜到了。

那這部好不好看呢?還是好看。主要是,一,剪接跟敘事手法傑出。結構上看似瑣碎跳躍,但搭著這麼老套狗血的劇情,也只能用這種穿插的手法去營造流動感。其二,當然是滿島光等演員的表現都很不錯。劇情上比較突出的,其一是男主角的旋轉門離開,算是比較意外的安排,其二是滿島光與兒子,以及兒子跟舞者的感情線滿感人的,有演出「年輕人談戀愛」的特色與困難。其三是畫面,我在netflix上看的幾個日劇,包括AV帝王,畫面光線色調都很宜人有深意。其四,有冰島,雖然是虛擬的,就還是給讚;他們重逢的城市Husavik我也去過(蜜月環島就是爽)(當然不是去那個機場)。

附論,佐藤健(的劇中角色並木晴道)渣嗎?我持否定說。他跟夏帆(的劇中角色恆美)也不是勉強在一起或玩玩,常人怎麼能抵抗命運的安排呢?

張貼在 影劇樂藝閒談 | 發表留言

江逝白紙書兩岸

202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宣佈了江澤民病逝的消息。相較於習近平時代全面的國進民退、美中台關係走向新冷戰的緊張,江澤民時代頗令人懷念。好在名人去世時,新聞媒體會幫大家回顧其人其時的歷史。這段歷史看在今天的緊張局勢下,

讓我格外緊張。

如許多媒體的報導,江澤民是鄧小平在六四鎮壓後,因為本來的接班人被軟禁,成為一個妥協而意外的人選。也因此,六四鎮壓基本上不算在江澤民的帳上;至於江澤民對法輪功的打壓,不但較少為人所知,許多指控也不若六四屠殺一樣板上釘釘。他更容易被記得的,是其與胡溫體制延續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使中國一部分人富裕了、社會氛圍也走向西化與開放,以及,江自己就成了一個meme。這某種程度上在今天的中國是無法想像的,恐怕也是江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現象。

讓我緊張的其實是江與九六飛彈危機連在一起,尤其「江澤民說,「自己不是好戰的人」,但對台動武卻一直是他的選項之一。」當然時序上一直是這樣、也沒有什麼新解密的資訊,但是江逝世才讓我有機會把江跟這件事連在一起看。

也就是說,一個(相較於習)不是好戰的人,在美中台軍力相差更懸殊的狀況下,對台動武就一直是北京當局的選項。這恐怕等於說,在可預見的未來,誰上任都會把打台灣當選項、而不只是習近平。或許也可以說,天安門也好、法輪功也罷,乃至維吾爾、雨傘或白紙,只要可能動盪中共政權的措施,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思維中,血腥鎮壓不是統治風格或道德問題,而只是能力與效果問題。不乏中國學者在中共如何崛起、最終贏得國共內戰的研究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靠土改、鬥地主殺地主,是真正凝結共產黨員的因子。如此一來,暴力與正當性,在維護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前提下是可切分的。

這種思維用在兩岸,中國是否對台動武的唯一標準,就是其是有利或有害其對大陸的統治。有種論調認為烏俄戰爭救了臺灣,一個理由是俄國未能四天攻陷基輔打亂了本來俄取烏、中取台的計畫,另一個理由是認為烏俄戰爭證明,連實力人力懸殊的陸戰都打成這樣,遑論變數更多、美日介入空間更大的海空與登陸戰?用以推論北京對用兵台灣會更謹慎。

我以前同意這樣的觀點,但我們要知道,人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資訊,而獨裁者的特色是,不但能只看得到自己想看的,還能直接化為行動。所以,一個一直有考慮打台灣的人,可能在烏俄戰爭中看到什麼呢?

「俄軍失敗成這樣還沒內亂、普亭統治穩固」;「俄國被國際制裁到這個程度、尖端武器產不出來也還打得下去」;「俄國到今天都還有求和的空間,市場跟資源勝出十倍百倍的中國不更是如此?」

如果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那只要政治上有需要,即使必敗的仗也得打。而金門砲戰始於1958,何時才真正宣佈停火呢?1979。(維基:最後一次砲擊在1978年12月15日)。臺灣確實需要強化建軍備戰,但從戰略的角度來說,要嚇阻北京蠢動,一定不只是軍事上的理由,而必須是政治上的理由,總之把「動武=共產黨下台」的等號畫得越粗越好。

白紙運動發生後,不乏訕笑只是這些人只要解封、不是要民主自由,或是中國民主化後一定會被民粹紅鼓動武力犯台。我反對這種觀點不只出於對民主自由的一般支持,也是質疑「出口轉內銷」是否是北京當局的思維?從解放軍四次對外用兵的經驗來看,中共對外用兵的思維恐怕仍是以其國際戰略與局勢的反應為主,幾乎沒有能以宣洩內部壓力或移轉國內動亂的注意力、鞏固領導中心的解釋;相反的,國內政局不穩時,中共領導人似乎不傾向對外作戰—遑論台海這種高強度、與美日(乃至韓)徹底翻臉的作戰?那任何動亂都是對臺灣多一分保障。

如許多評論者所言,白紙運動呈現了以往中國內部抗爭不一樣之處:首先,封控帶來的傷害是全國民眾共感的,以往的內部抗爭只有部份人利益受損(甚至可能有其他人受益)。其次,即使中國內部厲行資訊控管,但這次運動證明,發生在A地的事情,其他地區的人其實知道:這個現象邏輯上有兩種解釋,兩種對中共中央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其一,民間尚有政府不知道或管不到的資訊流通管道;其二,共產黨內部有意搞當權者所以在資訊控管上放水。是故這類大規模抗爭對台海的安全應該只有好沒有壞。

至於抗爭的動機只是物質生活、抑或上升至精神層次?我認為根本不重要,支持就對了,反正也不是成功改革的必要條件。清室遜位、大陸淪陷,爭精神層次的應該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恐怕都只是為了極基本的物質生活而投身,一不小心才真正成精神與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對立。革命分子多半不認為自己這次革命會成功,如果被認為會成功,政府恐怕早就超前部署。總之,我對中國民主化的前景是樂觀的,但中國能否走向民主化?我是悲觀的。

張貼在 憲政民主, 時政 | 發表留言

唸咒建軍—也談不對稱戰力

我很反對用不對稱戰力這個概念,尤其反對用於臺灣建軍備戰。我或許不懂戰略軍事,但我懂思考偏誤帶來的迷思與桎梏。

用棒球譬喻,不對稱戰力根本是豪門球隊覺得自己已經買下過去兩年美聯+國聯四位賽揚投手,加上ALL-STAR先發陣容,怎麼世界大賽還沒直落四完封勝呢?對手G4多得的那一分真是不對稱戰力成功之處,我們的投資要重新估算,全隊要警惕啊!

戰略軍事的 First World Problem

美軍在談不對稱作戰的時候,一直都是以「美國將付出比以往高的代價」或「美國將付出比政治氛圍能承受更高的代價」為標準,而不是「比對方高的代價」或是「戰術會失敗」為標準。所以這是軍事版的first world problem,也是在特定政治脈絡(which is totally legit)與戰略目標設定的前提下才有需要的觀念。故美國人談、或與美國有類似戰略處境的人談有其意義;但談其他人,不如直接針對政治脈絡與戰略目標設定思考就好,把不對稱的桎梏加在自己或他人身上,都不會迎來勝利、反而徒增爭議與浪費。

所以北京政府與解放軍,他想要以美軍為對手區域稱霸乃至全球競爭,他是靠發展不對稱戰力嗎(反戰車飛彈?水雷?)?不是啊,他勤快地抄美軍、用力地抄美軍,花更多的資源人力去抄美軍。有沒有抄成功不知道,但他不會拿不對稱來綁住自己。錯誤地使用不對稱戰力觀念,說穿了就是想投機取巧,別人花一百元、我somehow可以只花一塊錢;別人百萬大軍,我要以一擋百,我最聰明。你要少花人力物力還要打勝仗,那你就要有別的優勢或付出其他代價,不然憑什麼贏?Again,那就是要直接針對政治脈絡、戰略目標、作戰環境與想定去檢討規劃,這些確定之後,打什麼仗就得生什麼出來,不是滿腦子打算用次級品贏高級品,是慣老闆嗎?

屬於臺灣的戰略戰術

所以從臺灣的角度來看,核心是要「截斷大陸往臺灣的重裝備佔領的持續運補」,從這一點往外擴張,才會去想到反登陸、反機降,然後制空制海、反封鎖。那不管持有的是「攻擊型武器」還是「防衛性武器」或耗費多少,就是去追求邊際效用最高。

這幾年軍購,在我看來最符合不對稱作戰定義的,其實是M1A2SEPv3的主力戰車。為什麼?因為你裝備最先進的主力戰車,就大幅提昇解放軍登陸運補的困難度,必須送上足夠數量、同等級的主力戰車才可能有效佔領臺灣;本來快速空降或輕運量可以載的裝甲車、空降或兩棲戰車,看到M60不怕,但會被M1A2清掉,迫使解放軍兩棲運力、護航戰力乃至於作戰期程都要更大幅提昇。主力戰車相對便宜,購入一定數量後就能有效逼著對手加碼;但你就算標槍買到一人十支,也要訓夠多的兵、夠熟練的反裝甲戰技,才能送到前線去打對手能相對輕鬆送上源源不絕的裝甲車。相對而言,不對稱之王的潛艦,其實很貴很難做,但國軍就是一定要能更新、甚至要能國產自製,豈能因為不對稱的咒語就取消呢?

另外一個今年獲獎的戰術手段,就是水雷戰—不論是封鎖解放軍出發的軍港,或是珠江、長江一帶商港(增加戰爭成本),都能根本拒止登陸戰。那就要看美中之間是否還要一邊打仗一邊做生意?這個決定權要握在國軍手上還是美國手上?那美國是否願意出售智慧水雷、以及海空布雷用的載具及護航裝備?如果都不願意、要把決定權握在自己手上,那就是戰略利益壓過戰術需要,仍然不是誠實地談所謂不對稱作戰。

第三個是美軍自己都長年忽略,近年逐漸重視的野戰防空。反機降及一旦台灣制空制海失敗、解放軍進入登陸作戰階段後的無人機與武裝/運輸直升機,都需要靠短程野戰防空反制。刺針本身無法索敵,鎧甲或M-SHORAD這類結合雷達、機砲與短程防空飛彈的野戰防空載台,單價雖高,但有火力,同時也彌補了大佛消失後的雷情。台灣有自製的獵隼,無人機可能會促使軍方重新連機砲一起購置。

第四個是施孝瑋一直在講的空中加油機,這點也能有效削弱導彈洗機場的效益,延長開戰初期空軍戰機的存活與運用空間—初期延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解放軍一定希望速戰速決。第五是源頭打擊力:這實質增加台灣戰略縱深,對集結區與補給點有威嚇力的源頭打擊,也會大幅增加解放軍下手與防守的成本(再次感謝台灣海峽)。這項火力面在補足,加上情報面(哪裡是源頭?)不論要靠美軍開圖、或台灣持續籌購長程無人機自行監控,現在看來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傳統武力因應灰色衝突

在2022年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一連串軍演動作來看,更證明國軍建軍除了開戰當下的因應外,還有平日面對演習這種灰色衝突時的抗衡本錢。軍艦還是要靠(相近速度與噸位的)軍艦卡,戰機亦然。對臺灣至關重要的、所謂的制空制海,除非對手被全滅,否則都是動態狀況,誰有更多的飛機軍艦在某個方位,誰當下就取得該方位的控制。這種灰色衝突能夠抗衡,也保持了臺灣內部對解放軍軍事威脅的士氣、避免過度恐慌:換言之,至少維持了開戰前的氣勢。如果解放軍軍演就已經踏入領海領空、國軍無力驅逐,那恐怕平日更瀰漫失敗主義的投降建議,最後就真的要不戰而被屈人之兵。

反過來說,被歸在不對稱的手段或武器,必定代表著某種侷限性,否則又便宜又好用的東西沒道理不用爆。近年被跟不對稱掛得最兇的,其實是無人機。但無人機就是有根本性的缺點,包括SA很差、控制與動作的侷限大(強化的成本可能還不如放靈長類進去)等等,那終究是要適才適所,找出無人機的特色與相對優勢:常態地提供偵查量能、目前對付無人機的手段尚未成熟,才能正確投資。

放棄不對稱咒語實質分析戰場特性與戰力

回到正題,我們就不要再講不對稱了,而是認真實質地分析戰場特性與戰力。如果是烏克蘭,那M1A2就不是當下最重要的項目;但對臺灣而言,台灣海峽讓主戰車能大幅增加解放軍渡海登陸的準備成本、消耗運量。或這麼說,臺灣如果看到解放軍三艘航空母艦而決定自建航空母艦,那就活該被不對稱概念洗臉—重點不只是貴,而是包括人力的消耗錯置。尤其必須注意的是,武器現代化(自動化)也代表人力的精簡、或同樣人力發揮更大戰力,這對於少子化的台灣來說也是十分重要且實際的需求。例如提康德羅加操作要330員、勃克級(II-A)只要323,基隆級卻要363員,四艘就差120,光薪水就省不少。

至少近日出參議院委員會的《台灣政策法》清楚羅列了他們為臺灣定義的不對稱武器清單,包括(改寫自此):

1. long-range precision fire 長程精準火力;2. integrated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整合防空及反飛彈系統;3.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反艦巡弋飛彈;4. land-attack cruise missiles 攻陸巡弋飛彈;5. coastal defense 海岸防衛;6. anti-armor 反裝甲;7. undersea warfare 水下戰力;8. survivable swarming maritime assets 具生存性的大量海上載具;9. manned and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載人及無人航空系統;10. mining and countermining capabilities 水雷及反水雷能力;11.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capabilities 情報、監視及偵查能力;12.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指揮管制系統;13. any other defense capabiliti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jointly determine are crucial to the defense of Taiw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ss developed pursuant to section 203(a);根據章節203(a)中,任何美台雙方共同確認、對防衛台灣至關重要的防禦能力

看起來有些部份確實是臺灣已經在做,尤其水下戰力及各類飛彈或精準火力,其實都必須與8-12項結合。比較borderline的,我認為首先是神盾艦:這個影響整合防空飛彈系統的建立,在開戰大佛必毀的前提下,應該是需要神盾艦來承接任務,但這會與「不對稱」反對大型戰艦衝突。先進戰機如F-35其實也符合以9建構1/2/11/12的戰力。這些問題就回到本文最開始講的問題,即使要充分發揮1~13的項目,還是要有夠強力的載台,而這些載台目前都還是以先進武器的形式設計製造,因為美軍自己就有需求,沒必要、且不會另外為盟友設計製造專用的「不對稱載台」(能好好指揮無人機並處理資訊流、本身具備突穿防空網能力但無戰鬥力的飛機)—看看台灣幾十年還拿不到的柴電潛艇就知道。所以美方一定要清楚,台灣的武器籌購不是國造就是美國軍售,美軍如果自己沒有貨也無法(協助)技術輸出,寫在清單裡也只是心酸。

所以,除非除非除非,美軍或日美安保同盟就是百分之百會協防臺灣,所有你想買的載台都由美軍依中華民國的戰略利益運用、操作,臺灣只需要處理沒攔到的殘軍。但如果是這樣,這部法案就可以把中華民國臺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而不只是視為了。

如果一定要講不對稱,我想說的是……

如果一定要講不對稱,他最有意義的內涵應該是,對抗戰機沒有一定要靠戰機,反彈道飛彈也不一定要靠飛彈。後者以台灣為例,機場反彈道飛彈的作法有很多,部署愛國者飛彈是一種,但建築抗炸機堡、把機場蓋在山背貨多幾條跑道、大量訓練機場維修與材料都是,不對稱要求選最有效與最便宜的做法。不對稱所謂的不陷入軍備競賽,最多只能如此,沒有能以一擋百的國防投資。美國人不要緣木求魚,台灣自己更不能鸚鵡學舌。不然美國人念茲在茲但成本很高的延長徵兵制,其實是平時超級浪費人力資源的錯誤投資。友台議員還是想辦法說服國防部跟國務院,同意台灣取得更先進的武器系統並增加情報人員交流,不要一起陷入念咒建軍的思想泥沼中。

張貼在 雜談, 時政 | 發表留言

社會機制的「腐敗」

最近聽蕭高彥講「嚴復時刻」的觀念。在清末民初的變革之際,介紹身處其間的嚴復,蕭老師不免反覆提到腐敗、革命、正當性等關鍵字—聽過一萬次的「腐敗」,在這則演講中其實也不是主題,卻給我一些自己未曾更進一步思考過的發想。

腐敗用於描述社會機制,或許是借用生物現象轉化而為形容詞。社會科學可以定義、測量「貪污」的程度,但大概沒有人對腐敗認真定義過,而成為一種朦朧的修辭:腐敗就腐敗了,接著就是討論腐敗的成因、或是改革-革命的方向。然而腐敗本身是什麼?如果他終將成為社會劇變的遠因與根源,那能夠在發生、出現腐敗的時候及早認出,或是能事後更明確地指出那個遠因與根源,應該都有一定的務實意義,或起碼有智識上的釐清。

如果先回到所借指的生物現象,例如「一塊肉腐敗了」,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找到幾個基本的假設:現在某塊肉「不再是」其「理型」所設想的狀態,即(1)此間有一個轉變的過程,(2)與理型發生落差,(3)這個落差不只是描述「有轉變發生」,而且是「有實用意義」的轉變。還是那塊肉:腐敗「前」是肉(符合一些對肉的概括定義、描述),腐敗後還能不能稱為肉?而這個腐敗是有實用意義的,例如他不只是「縮水」、「不鮮美」。又或以人體為例,如果我有個傷口腐爛了,那代表創傷處有一個本來的正常狀態(理型)、而轉為不正常狀況(轉變),以及,需要一些醫療注意或處理了(實用意義);相對而言,如果我只是皮膚曬黑了、頭髮少了,大概還不會說我腐敗了。

那轉用於社會機制的形容,會帶來什麼意義呢?首先,腐敗並不會套用於所有的社會現象,例如社會貧富差距大,大概還不至於說社會腐敗了—你很難說社會本來應該是貧富差距大還是小(沒有理型可言);但通常用於一種「機制」,亦即,有一個被期待的功能(理型+實用意義)。當這個功能理應發揮、曾經有用過,後來變得沒用了,那可能就出現了描述為「腐敗」的空間。

至此,有二個值得注意之處,首先,腐敗與否與「自然與否」無關:生物死後的肉放著「本來」就會腐敗,但活物身上的肉理應不會沒事腐敗;社會機制之維持更是如此,無法說某種機制work理所當然或不work不意外。其次,有別於其生物意義,社會機制的腐敗容易引發改革或革命的討論,因為會去設計社會機制,就是希望解決某個問題(問題可大可小),只要該問題還存在、還被視為一個問題,就還是會想辦法去解決,只是看要修修補補、砍掉重練,還是整個砍掉重練(革命)。

這裡當然有很多主觀判斷的空間與認知差距,但如果腐敗發生並被認識到了,引發改革的浪潮會走到哪,真的沒有人知道。而放任腐敗,其實就是否定問題的存在或其重要性—被否定的人如果不能轉換心意,那社會內部的矛盾就會增加。

雖然不是因為學術倫理案件起心動念,但就這兩天寫完了,也是剛好。

張貼在 雜談 | 發表留言

裴姨登台

Nancy Pelosi與眾議院代表團來台訪問,從白宮與Pelosi之間放話、行程公告到最後成行,說不上是百轉千迴,起碼也不是一帆風順。

與Biden唱反調還是雙簧?

這點恐怕是此行最大的謎團,也是不知道何時能解的問題。從Pelosi亞洲行公佈以來,是否、以何形式來台、來台後活動等都不是自始就確認,而是逐步展開的。值此同時,白宮端以時機不宜+安全顧慮一再「建議」裴姨三思,而又在7/28進行了拜-習電話會;等越發確定會來台後,則打了「此舉尚未改變(美國)一中政策的現狀」的預防針,同時強調Pelosi有權來台、北京當局不應借題發揮、並調動航母打擊群與兩棲攻擊船團護航。北京方則擴大軍演+對台貿易制裁;臺灣則沒有任何檯面上的主動作為。

這幾條時間線湊起來,主軸應該還是美—中關係的當前發展,只是拜習電話會除了臺灣之外,根本內容不明,Pelosi的臺灣行究竟是給拜登扯後腿(反調)、增加籌碼(雙簧),抑或是追求歷史定位(我認為可能性很低)?不論如何,由於國會與總統互不隸屬,確實國會議員不受到總統拘束,Pelosi有權力追求自己或眾議院集體的agenda(只是實質內容是什麼?並不清楚。他挺台、比川普堅定反共是無疑義的,但會用什麼方式落實、落實到什麼程度?),當然也可以跟總統相互配合、追求共同利益,臺灣成行與否可以做為對北京的獎勵或懲罰。這能說明為何Pelosi的行程一路維持低調與不確定性,都提供了最後轉向的空間。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

但不論如何,Pelosi有來對臺灣的助益其實有限,不來影響也不算大(當然隨著後面越來越可能成行,萬一沒來對臺灣的殺傷力會漸大,但也不是太了不起的事)—畢竟說到底,外交軍事的權限還是在總統與行政部門,Pelosi也不是第一個訪台的眾議院議長,最多就是再次宣示眾議院多數領袖歡迎各種友台法案及預算,。而在臺灣某些論者及輿論眼中,反正拜登永遠失智、民主黨永遠賣台,Pelosi來了也不怎樣。

所以或許還有另一種解釋,是在烏俄戰爭進行下的亞洲訪問,跳過台灣看起來格外刺眼、恐怕也會對兩岸都釋放錯誤訊息,太早定案又太刻意;不過,留著未定案,所有的目光就容易集中在她是否要來台灣。或許應該這麼說,只要這個時間點她本人要加入眾議院代表團,根本不可能迴避是否訪台的問題

來台做什麼?

晚上十點降落不太可能不過夜,重點是有何行程、待多久呢?與蔡總統會晤?國會公開演說?用台語說哇洗歹灣郎?(我更好奇她會不會提宋美齡、談談反共跟自由中國?)這些更是保密到家。我只希望不要是飛過領空然後線上開會就好。

後續影響?

隨著Pelosi班機從吉隆坡出發,解放軍、國軍及美軍都是有節制的動作頻頻。真的要說會有什麼後續影響,除非回到主軸—拜習之間有什麼新協議或發展,否則這件事情應該一個月之內就會被遺忘了。

張貼在 時政 | 發表留言

寫在絕命律師結束前(不排除被雷可能)

(對,所以結束後應該也會有一篇)

然是sequel而展開的新劇,但在絕命毒師on檔的年代我並沒有受吸引。會開始看律師,是毒師盛名影響下,想說應該律師比較好入手。

結果確實讓我看到一齣神劇。

跟家人推薦這部,反應是「以為會看到很多奸巧的法庭攻防」。確實沒有。這部不是王牌大律師那種,可能跟傲骨賢妻(法庭女王)稍接近—與其說這是演律師的戲,不如說,你必須先對Jimmy這個「人」有興趣,而他只是剛好幹律師這行;當然你也可以對其他戲份很重的角色有興趣(Kim、Mike、Nacho、Fring、Lalo),把Jimmy當配角。總之這不是職人劇,重點是角色的執念與轉變。

是的,這幾個重要角色的共通點就是有一個很強的執念(核心價值、行事動機),只有一個人沒有;有執念的角色就是看他們如何被這個執念驅使,但沒有的那個人,就剛好被對照出一種不顯眼的神秘特質。

Jimmy的執念就是獲得他哥的認可,從前面事業的追逐,到後面對Howard的報復只是這點的衍伸;

Mike、Nacho、Lalo這些武角的執念是他們的家人,而Fring是以事業為核心的復仇。

Howard的執念是Chuck(難道不是嗎?)

只有Kim沒有執念,或是說,至少到最後一季的後半開播之前都還不明顯。

這剛好成為她的神秘與多次路線轉變的基礎,再加上她「不合理地」消失於毒師的故事線中,為何消失與不明的動機使她迥異於劇中的其他角色,而也只有她可以最輕鬆地轉彎

有人說Kim的執念是「你以為你懂我,screw you」的出人意表。我不太同意,至少這無法解釋劇組最後一直補充她家庭(母女)關係的鋪陳。她也不像Jimmy內建「我想做好人,但又是slipping Jimmy」的內在矛盾。Kim很長一度時間都是要積極向上、擺脫原生家庭的。即使她愛上(?)Jimmy,一開始出來開事務所還要切割。雖然後來加入了Jimmy玩整人遊戲、乃至一起(甚至是主導)對Howard復仇的計畫,看似「出人意表」,但我認為這種「為變而變、為反對而反對」不構成Kim(或任何人)的核心行為動機。

事實上,我認為這個核心動機應該會跟Kim的消失原因連結在一起(更精確地說,我希望二者能連在一起)。然後無根據的臆測,我覺得她應該沒有死,而是(不論出於自願或非自願)徹底離開Jimmy—會不會再重逢不知道,但要重逢也能「跳過」毒師的時間線。

絕命律師的另一個主軸、也是整部戲的價值觀之一,就是 “life doesn’t make much sense",好人會橫死,壞人可以得逞千年;Jimmy的惡搞會被以為是好人、讓別人無辜背一個誤會;而你更可能傷害你想保護的人,或你只能用傷害對方的方式來保護對方。

跟這種無常對抗的,只有角色們的執念所激發的生命力量:白目善良的Nacho爸被機靈圓滑的Nacho的執念保護,大好事業的Howard被對Chuck的愛蒙蔽,諸如此類。這二者之間的張力,建構了絕命律師的精彩底蘊。這個模式又回到Kim的神秘上,換言之,若Kim的動機最後無法提供劇情走向一個充分的解釋,就很有可能爛尾。相對而言,Jim/Saul/Gene的結局相對有脈絡可循(例如可以很確定他不會在第8集就於家中死在Lalo槍下),重點反而聚焦在演員本身如何詮釋這個角色。

剩下的就等開獎吧!

張貼在 影劇樂藝閒談 | 發表留言